Post By:2020/9/18 14:14:29
地处青岛市即墨区北部的灵山街道,曾是农业种植大镇,较长一段时间以来,受资源短缺、区位偏远等条件限制,半数以上村庄属集体经济空壳村、薄弱村,村集体增收难、群众致富难,发展转型困境重重。
近几年,灵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多项突破:因地制宜提出“花乡药谷”总体规划,医药产业精准“引爆”三产深度融合,投资过亿项目从“零”飞跃到“十”,村民、村集体和财政收入实现跳跃式攀升,所有贫困村、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全部摘帽,传统农业镇蜕变为山东省首批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”。闯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为驱动,以产居融合为导向,推动土地规模化、产业园区化、人口社区化的乡村振兴之路,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。
产业驱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灵山聚焦花卉中医药产业发展,坚持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产业,链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使花卉中医药产业在短期内从无到有、从有至优,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中医的独特疗效让部分中药成了紧俏物资,从正月初四起,青岛海缘道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令海就忙得不可开交。
灵山域内土质多砂,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。如今,“复活”中药材种植,规模化流转土地,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“花乡药谷”,以此为突破实施田园综合体创建,打造实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。
“花乡药谷”内规划有丹参、黄芩、百合、玫瑰、香草、牡丹、金银花等各种植基地1000-8000亩不等,今年计划总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。“今年我们又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,全部种上丹参、黄芩、白术、金银花等中药材。”孔令海介绍。如此大面积的丹参是否愁卖?孔令海满脸自信地说:“我们基地是订单种植,不愁卖。”
据了解,灵山街道总体规划建设了一个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,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与中药深加工等产业项目10余个,多个项目单项领域国际领先、国内首创。街道还采取“龙头企业+产业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协助种植企业与辖区修正、科伦等药企达成长期合作协议,让中草药种植户吃了定心丸。
在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内,总投资40亿元的修正药业一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,计划年底投产。除此之外,街道还先后引进了科伦、海缘等医药企业,三大药厂均涉及中药加工提取,瞄准精深加工,推动“中药材”向“中医药”迈进。三大药厂的建设为灵山的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灵山街道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3万亩,品种达20余个。
翻开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规划图,中药种植园区、精品农产品种植园区、玫瑰小镇等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紧密连接,透出联动发展的勃勃生机。街道聘请清华大学文产学院进行全域旅游规划,将域内花卉中药产业园、美丽乡村、高端民宿等资源进行串联,形成了花乡药谷大景区、园区小景区的布局。
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,离不开政策、服务等各方面的支持与保障。灵山街道规划创建了现代农业“双创”示范基地,作为农业智慧创业谷,建设集人才中心、创新中心、发展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心,为农业初创企业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市场等支持。成立青岛河元劳务有限公司,面向全域企业从事劳务派遣等相关业务,极大减轻企业负担。此外,还成立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专门的农机合作社,为企业提供土地托管、农药化肥购置、农机具销售租赁、农产品品质提升方案、农业金融等全方位服务。
随着土地规模化、产业特色化进程的加快,灵山街道农民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。为此,坚持走就地城镇化的道路,建设美丽宜居新型社区,规划打造“生产园区、生活社区、生态景区、产居融合”样板。
新型社区建设充分考虑、尊重村民意愿和生活方式,因地制宜、因村制宜做好规划,电、气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滨河公园、幼儿园、乡村记忆馆、颐养中心等服务设施配套到位,垃圾分类、数字乡村等改革举措同步实施,实现“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弱有所扶”。
当前,街道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正盛,吸引了本地、外地中药材种植户接踵而来。目前全街道土地规模化经营5.85万亩,流转率将达到80%,土地大面积的流转后又被整合,直接“盘活”了占总面积15%的沟塘边角地,带动域内26个村庄实现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突破,带动近万名农民就地转变为职业农民,人均增收3万余元。